伉俪同心富万民 谱写奉献好家风

来源: 腾讯网2023-08-30 17:35:59
  

□保定日报记者  刘 赛

一对夫妻,30多年来,坚持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改善和科技富民事业中,谱写了一部伉俪同心造福百姓的感人故事,他们是李保国郭素萍夫妇。


(相关资料图)

1977年,李保国和郭素萍共同考入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结为夫妻,一起生活了35年,他们既是生活伴侣,也是工作搭档。

婚后,李保国夫妇来到邢台市浆水镇前南峪村搞课题研究,为了不分心,他们把城里的老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当时,夫妻俩研究的课题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村民们就亲切地管他们的儿子叫“小流域”。

为了做研究,李保国夫妇踏遍了前南峪村的所有山头、地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数千次的山体整地爆破试验,解决了太行山低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他们提出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和太行山生态林业建设技术,将过去只有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植被的干旱山地种成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

昔日穷山村,如今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1996年,李保国和郭素萍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常年吃住在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开发了富岗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该技术体系带动了河北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为实现荒岗生金,1999年开始,李保国夫妻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临城县狐子沟开辟了治理战场,带领课题组成员在乱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岗上选取86个样方,调查植被、土壤和水土流失状况,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了早实薄皮核桃。经过10年时间,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

郭素萍曾说过,他们夫妇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30多年来,夫妻俩的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辨识了河北省山地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确立了山区开发综合治理的标准化基础工程技术体系和山地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技术体系,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等优质品牌产业化技术。

李保国夫妻俩不追求荣誉,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李保国逝世后,郭素萍继续奔走在大山中,把农林变成果林,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李保国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家国情思交织,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相连,李保国郭素萍夫妻同心,坚持把每件科研工作做到更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他们的故事,像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