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体育局官网发布了
《广州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标准(试行)》
(资料图片)
(下简称《标准》),
明确体育培训机构
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
(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费)
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学时,
并且不得超过5000元。
《标准》适用于哪些体育培训机构?
该标准所称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是指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以传授和提升体育技能为目的,面向中小学在校学生,开展体育指导、培训和训练的专门机构,包括营利性、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培训必须先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方可按照本标准申请设立体育校外培训机构。
执教人员应持有要求相应证书
执教人员应当熟悉运动项目教学训练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持有至少以下一种证书:
1.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
3.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
4.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5.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6.经省级(含)以上体育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
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校外培训,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可聘请持技术等级证书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志愿服务。培训机构不得聘用身处境外的外籍人员。
培训机构单次向学员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标准》提到,培训机构应当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设立收费公示牌,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文件、收费标准以及退费程序等相关内容,便于学员和家长了解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
《标准》规定,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培训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时段一致,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费)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学时,并且不得超过5000元。培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
培训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签订培训服务合同。收取培训费用后应当及时向学生(家长)提供以培训机构名义开具的正规发票等消费凭证。
在预收费资金监管方面,《标准》明确,培训机构应当在审批部门所在行政区域内选择一家具备第三方资金托管要求的银行,签订托管协议,以机构名义单独开立唯一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用于存放学员预付费。
记者走访:
仍有体育机构预收费超过5000元
记者走访发现,
大多数短期培训课程
都能符合相关收费要求。
以某机构在三中游泳馆开设的游泳课程为例,8~10人的小班课,12个课时1200元。而该机构最贵的一对一私教课,是2580元10个课时,符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与此同时,
记者也发现一些机构收费
超过《标准》。
有家长反映,广州某击剑培训机构今年售卖的两年课包,家长需要一次过缴纳2万多元课程费。
还有家长反映,一家名为全威跆拳道的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5000元甚至上万元培训费,但目前该培训机构位于越秀区和海珠区的道馆都已经停业,负责人不知所踪,家长的课程费无法追回。
“报名后都没上几节课,机构就跑路了,也不知道机构有没有设立监管账户,课程费用是否有进监管账户,监管账户又是否起了作用。我们这些家长被欠的课时费总共估计有几十万,现在都在想办法追讨,有的已经提起诉讼了。”该家长表示,目前除了考虑起诉,似乎没有别的维权办法。“希望监管部门要监管到位,及时公布体育机构的黑白名单。特别是黑名单,有家长投诉后查实就应该及时公布。”
广州大鹏体育俱乐部负责人黄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机构一直以来单次收费没有超过5000元,都是以三四千元为主。“都是家长用完了课时再支付新的课时费,但每次都不会超过5000元。”黄潜认为,按照《标准》中“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费)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学时,并且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只要机构不盲目扩张,按部就班地经营和发展,是不会造成经营困难的。“有的机构收取一年费用后盲目扩张,后续资金一旦跟不上,就很容易造成经营困难,实在撑不下去就只能跑路了。我们发展求稳,所以按照《标准》来收费是没问题的。”
黄潜还表示,非常欢迎第三方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管,并发布体育机构黑白名单:“毕竟行业需要规范发展,如果没有监管,很可能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黄潜还提醒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可以留意该机构是否有非营利社会组织和相关行业协会给的资质、教练员的资质和专业度等,付费时要对公转账到机构公账而不是转给教练私人账户;同时可以要求机构开发票。
律师意见:
家长可要求退回不符合规定款项
有消费者提出疑问,
如果已经缴交了超过《标准》的课程费,
是否可以要求机构退回?
家长报名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广东华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陈少媚认为,如果培训机构收费不符合《标准》等相关规定,可以要求撤销对应课程,退回对应款项。此外,陈少媚还认为:“如果培训机构没有开设托管专用账户,行政部门没有监督到位,让机构私下收费,没有将费用拖到托管专用账户,我认为监管部门也有一定责任。”
那么,
消费者在签订培训合同时,
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条款?
陈少媚为消费者支招:
注意签署主体是否即为办学许可证上的公司,费用是否到该公司公账而非私账;
保留书面凭证,证明报了什么培训班,课程使用限制;
如果是指定老师教学,一定要写清楚变更要经过报名人同意,不能随意变更,否则有权终止合同,退回未使用的课程费用。
信息时报记者 林茹彬
信息时报编辑:严璐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